2012,切糕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当大多数人在调侃“切糕”的时候,针对的其实并不是切糕本身,而是“一刀切”这种磨骨销魂的售卖方式;要表达的也不仅仅是自我嘲弄的乐观主义精神,而是对商品交易行为中不透明、不诚信现象的变相呵斥。
其实,在这个“屁话”多过“童话”的社会,此种现象又何止存乎于切糕界,像我们所熟知的楼市,很多期房购买者就同样在忍受着与“一刀切”相似的无奈——被包裹糖衣的外表所误导,为错误的选择而后悔不迭。
对于期房购买者中的绝大多数而言,“精准判断、敏锐眼光”不过是冠冕堂皇的“面子”说法,真正决定买与不买的也就“感觉”二字。而影响这种“感觉”的关键因子可归结为两点,第一是“图纸”,第二是“说辞”。于是乎,在很多KFS眼里,卖房子成了拼画功、靠口才的“技术”活,合格的营销人员那必须得长袖善舞、口若悬河:鸟不拉屎的地段,要告诉购房者“告别闹市喧嚣,独享静谧人生”;旁边就是小商品批发市场,得描绘成“坐拥都市繁华,引领潮流风尚”;小区入口有个巴掌大的喷水池,就一定是“异域风情,原味北欧”;假如碰巧紧邻一个水沟,那不得了,“浪漫水岸生活,无敌原滩风景”。
天马行空的一顿“吹嘘”后,一些购房者禁不住被夸大的诱惑,很快就被“一刀切”了。可真等到合同一签,丰满的理想却往往会被骨感的现实狠狠扇一巴掌:不是工期一再拖沓交房遥遥无期,就是理想的豪宅逐渐化身“郊区还房”;苦苦等到房子到手,还得为各种小事和KFS拼个你死我活……这时再回想起当初心里的“理想居所”,那个心情,就像掉进了“井”里,横竖都是二。于是乎,拉横幅,堵大门,争、堵、争、堵,惊起物管无数。
前几日,市政新区某个号称“纯正西班牙洋房”的项目交房,就令不少购房者欲哭无泪:小区一片狼藉,水电气没安装到位,也无任何安保措施,更令人诧异的是业主验房前还必须得交上万的“神马”费用。真相总是在一步步地陷进去之后才会大白,买房子成了玩心跳,这对购买期房的业主而言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
2012年的时候,某位领导同志曾提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建议——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全部改成现房销售。虽然这样的想法太过天马行空,但它确实凸显了很多现实层面的问题,比如现房相较于期房的优势。其中的一点就是可以规避完全靠“感觉”做决定,让买房人获得更大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打个比方,这就相当于是支付宝买切糕,验完货后再给钱,东西不好咱还可以无理由退款啊,亲!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