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孕育千年的坚韧弧线,穿越南充城市发展的时空距离,破浪而出,如虹悬空;
这是一道万人瞩目的靓丽风景线,宛如一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跃然而出,荣耀千古。
历史永远会记住这一日子:2012年12月12日,数百万南充人民翘首期盼的下中坝嘉陵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了。至此,这座嘉陵江上投资最大、桥面最宽、线路最长、工艺最先进的特大桥犹如蛟龙横空出世,掀开了南充城市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的崭新一页。
一桥飞架 跨江东进助推城市拓展
下中坝嘉陵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这是南充市委、市政府送给市民的一件民生大礼;
下中坝嘉陵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这是我市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一个缩影。
下中坝嘉陵江大桥是南充的又一城市地标,不仅为下中坝城市新区开发打通了快捷通道,而且必将有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压力。许多市民参观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是啊,该大桥的建成,对于畅通顺庆、高坪、嘉陵三区过江交通,促进一江两岸三城区经济持续、快速、共融发展,为南充集聚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加快建成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天堑变通途,连接三城区。建设这座惠及百万市民的“民心桥”,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英明决策。
时间追溯到2008年1月,市委书记刘宏建在市委四届四次全会上,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掷地有声提出了“实力做强、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品位做高”的城市发展方针。同时,“以江为轴、拥江发展、跨江东进、南延北拓”城市发展战略得以坚定实施。
是年,基于完善城市功能的深度思考,建设下中坝新城区和下中坝嘉陵江大桥进入决策层视野。
思路决定出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把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建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初在规划建设下中坝嘉陵江大桥时,规划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考虑到南充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的车流量和下中坝城市新区开发的需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毅然决定:建设双向六车道的标志性大桥!
“规划设计方案优化、再优化,不能留下遗憾。”刘宏建在调研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建设工程时,强调建设一流工程、打造精品工程,以大桥建设为契机,拉大城市骨架,助推下中坝城市新区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规划局和四川路桥集团联袂行动,结合南充城市综合规划,邀请上海市政规划设计院的专家现场把脉,进一步优化下中坝嘉陵江大桥的规划设计方案、完善功能,提出了以大桥主通道、互通、匝道功能互补的道路体系,在已经规划设计互通、匝道的基础上,主桥的引桥以双向四车道桥梁上跨解放街后在青年街口落地;高坪方向沿清溪河向东延伸,上跨鹤鸣路后,在仙鹤路转盘处落地。至此,才有了今天的大桥延伸线工程,即二期工程。目前,延伸线工程正加紧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大桥主桥和高坪、顺庆两边匝道、下穿隧道已竣工,具备通车条件,延伸线建设不影响大桥通车能力。
“大手笔、大气魄,至少50年不落后。”许多市民参观大桥后对这种超前意识给予这样的评价。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特别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工程建设现场,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大桥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领导保障;市直相关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为工程加快建设,提供了安全、稳定、和谐的施工环境保障;全体建设者战严寒、斗酷暑,抓质量、抢进度,保安全、严管理,攻坚克难,默默奉献,确保了大桥优质高效地建成通车。
建城市地标 打造城市精品力作
加快推进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建设,刘宏建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强调相关部门和属地党委、政府通力合作,为大桥建设提供要素保障。
财政部门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水务、电力部门提供水电保障,交通运输和目标管理督查部门强化质量和进度考核,地方党委、政府一手抓房屋拆迁、一手抓还房建设,确保了大桥项目顺利推进。
市委副书记、市长向东在调研大桥建设进度时,强调要大力度推进、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城市精品力作。
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激励参建队伍“建一流大桥、树一流品牌”。
10日一大早,记者乘车上桥体验,双向六车道的路面宽敞平整,大桥两侧的风景一览无遗,两个红色的钢管拱犹如两道彩虹,形成一道新的城市风景线。2分钟左右便到达对岸的高坪区。过去,要往返于顺庆和高坪两个城区则必须从白塔嘉陵江大桥或上中坝嘉陵江大桥绕行,需要10多分钟,遇上堵车花的时间更长。
当记者与市民站在引桥上向前望去,大桥的两只拱肋恰似蝴蝶的两只翅膀,振翅欲飞;有人说桥像一架竖琴:两只拱肋犹如两把扣下的竖琴,汽车驶过如同音乐家的手在琴弦掠过;也有人说,像彩虹:侧面望去,大桥的拱肋如同一道美丽的长虹,倒映于波光粼粼的嘉陵江上。
夜幕降临,橘红色双钢管拱上分布的点状光源,如同繁星一般,2000多盏路灯宛若一条彩带飘逸在嘉陵江上。徜徉在大桥人行道上的市民议论开来:这些年南充的发展变化太大了啊,不到3年时间,嘉陵江上崛起了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和通向南充化工园方向另一座大桥。
“像这样的双跨钢管拱跨江大桥在川内还是首座。”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伟介绍,大桥建设采用的“无支架缆索吊装施工”、“不平衡扣挂拱肋节段”施工技术正在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奖、国家级“鲁班奖”和四川省优质工程“天府杯奖”。这座桥是南充有史以来建设规模最大、投资额最高、工艺最先进的首座双向六车道桥梁,是全省首座2孔160米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系杆拱桥。
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工程管理部负责人黄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大桥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大桥东西两端还将建成多条宽7米或9米的匝道,不设红绿灯,使多个方向来车互不干扰,解决桥头拥堵问题。整座大桥总共用钢材2万吨,其中双钢管拱就用了7000吨。双钢管拱的吊装耗费了近6个月时间,是整座大桥最大的技术难题。
在建桥过程中,承建单位四川路桥集团秉承“百年大桥,质量第一”的建设理念,一丝不苟地按设计要求施工,建立从材料进场到施工环节的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为确保建成精品工程,下中坝嘉陵江大桥指挥部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场关、施工工艺执行关和工程质量验收关。大桥桩基质量控制、钢结构预制质量控制、主桥钢板桩支护围堰施工及梁箱吊装技术方案作为大桥项目的核心技术,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与甲方代表南充市经纬交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多次组织桥梁专家、施工方技术人员、监理方技术人员现场办公,并展开了一系列的专项方案专家讨论会,以最优化方案为最终施工方案,全面开展质量攻关。
在采访中得知,施工单位工地实验室检测、监理单位实验室检测、市交通运输局公路水运质量监督分站“三道防线”,确保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建设质量关。业主在地下桩基、承台、钢管拱箱梁浇筑等重要环节,为确保质量安全,实行跟班作业。
攻坚克难 快节奏建成大桥
2010年3月29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四川路桥集团旗下的两支建设大军齐聚南充主城区嘉陵江畔,拉开了建设下中坝嘉陵江大桥的序幕。
在这支筑路大军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的推迟婚期、放弃节假日,为的是大桥的提前建成。
“老林啊,我们的婚期快到了哦。”“不要急,等大桥合龙了我们再结婚。”“我等到花儿都谢了,还要等多久哦。”享有“新时代路桥青年”殊誉的林伟讲述这段故事时说:“我是学桥梁专业的,万一离开岗位,主桥合龙就会耽误。”
原来,B标段项目经理邹品德、A标段总工程师苟勇和林伟一样,都先后推迟了婚期。原计划今年3月31日大桥合龙后,他们举办集体婚礼,由于面临年底的通车目标任务,结果他们都取消了。“大桥主体施工阶段基本上是三班倒作业,做到人休机不停。”施工单位负责人说。“三次洪峰过境南充,对我们施工影响太大了。”承建单位负责人娓娓道来:2010年7月19日至27日,连续三次洪水的袭击,冲毁了5号、6号主墩临时平台及部分钢栈桥;由于大桥设计方案优化,也耽误了80余天工期。复工后,建设和施工方数次调整作业方案,确保了大桥优质高效地按既定目标推进。
记者了解到,下中坝嘉陵江大桥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投资8.1亿元,自2010年3月动工,主桥全长1515米,主桥宽27.5米,合同约定工期为36个月,现提前4个月建成通车。二期延伸线预计投资2.61亿元。
昨日,记者在下中坝嘉陵江大桥A段看到,大桥互通已建成,采用隧道上下桥的方式,隧道与大桥两侧互通辅道相连,设计为单向单车道通行,与大桥的主桥相连接。
“由于采用分道行驶,所以车辆上下大桥不会影响滨江大道交通的正常通行。”下中坝嘉陵江大桥A段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市民驾车从滨江大道上大桥,需由孔迩街路口附近的互通隧道驶入,在隧道内经过近180度的转弯后,通过互通辅道进入下中坝嘉陵江大桥。从高坪区经下中坝嘉陵江大桥进入顺庆区的车辆,则通过互通辅道进入隧道,然后由大东街路口附近的隧道出口进入滨江大道。
一座桥梁,勾画美好明天。随着下中坝嘉陵江大桥一期工程竣工,大大缩短顺庆、高坪、嘉陵之间的时空距离,推进市辖三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对于带动下中坝片区整体开发、扩大城区规模、提升城市形象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人们徜徉在下中坝嘉陵江大桥上,会真切地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感受到大桥建设者们的绝技与智慧。它就像永恒的丰碑,倾注了南充决策者的心血,凝聚着建设者的汗水。它就像一座无字的丰碑,凝固成一个永恒的历史记忆,永驻于人民的心中。
{{item.interpreting_title}}
{{item.area_title}} · {{item.district_title}}
{{item.sell_state_diy}}